来源:TVB影视大全人气:631更新:2023-03-20 18:48:41
《李慧娘》是拍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京剧电影,根据明代周朝俊的传奇《红梅阁》改编。
1983年,我在当地电影院看过。
以那个年代的标准衡量,电影的故事,人物,唱腔,舞美,音乐,表演,堪称完美,是很好的一个戏曲题材。
现在的观众可能无法接受京剧舞台剧的慢节奏了。我从小也不喜欢吊嗓子的京剧。但对少年期间的这部戏,印象却太深刻!
它是一个鬼影重重,冤鬼复仇的神鬼故事,中国戏曲里的“人鬼情”剧目,如今几近绝迹于现代舞台,令人不胜唏嘘。
薄暮如梦似幻云山雾绕似的开篇,李慧娘地府喊冤这段非常迷幻!
仰面我把苍天怨!
这是开头喊冤的唱词。
戏曲风非常浓——道服化辅助李慧娘一腔怨愤特别到位,接着判官和小鬼出场,很有鬼魅感。
借阴阳判官让李慧娘自述前情。剧情开始倒叙。
原来,南宋奸相贾似道,见良家女子李慧娘绝色佳丽,顿生邪念,掳走作为舞姬,供其玩乐。
李慧娘身单力孤,只得忍气吞声,强颜欢笑。
贾似道携李慧娘等舞姬游西湖,大学士裴舜卿痛斥奸相误国——你是哪家的宰相?!
这是个英气勃发,直言无畏的勇士,只是选角不太行——不过,他在剧里也确实不是很重要——他的存在,主要为配合表现主角李慧娘心灵的高洁。
慧娘情不自禁赞了一声“美哉少年!”
一时忘情。
这句“美哉少年"放在裴舜卿骂贾似道之后,当然不是对他外貌的赞美,而是升华到人格层面的欣赏。
这一时的忘情,便为她招来了杀身之祸。
贾似道为何对李慧娘起了杀心。
因为,“美哉少年”无论是赞叹的是品还是貌,都是一种出自“附属”地位的女性之口勇敢直接的表达,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刻,李慧娘就从“被看”的附属地位解脱了出来——当然是忤逆,间接抨击时弊,所以贾似道不能容忍。
贾似道挥剑杀李慧娘这段看得窒息。据说,《李慧娘》是中国戏改的一个关键剧,因为它的重点放在对奸相的抨击上,这部戏几起几落,曾经是重点批判对象。
李慧娘终被杀害——其鬼魂是飘荡的舞姿,与"人"的表演明显不同。
贾似道竟然残暴地割下李慧娘的头颅,这几乎要算恐怖片了——李慧娘的那颗人头简直可以升级为童年噩梦。
死去的李慧娘的鬼魂,黯然看着自己的头颅——贾似道这是活生生要把人逼成对手啊!
含冤九泉之下的李慧娘阴魂不散,来到阴曹地府,向判官申冤告状。
从表现上看,戏曲的魂与电影的形完美结合,蒙太奇的巧妙结合丰满了戏曲的程式。服化道很精致,不亚于李炳淑版的白素贞。
掌握生死大权的明镜判官,生性爱憎分明,念她死的凄惨,赠其阴阳宝扇,让李慧娘暂回人间。
阴司里却有位明镜判官——千百年,多少无告的愿望,都寄托在了黄泉世界。
化作幽灵的慧娘飘回人间,去阳间搭救裴公子。贾似道已将裴舜卿骗其进贾府,伺机谋害。
慧娘手执判官相赠的阴阳扇,夜访红梅阁,来到囚禁裴舜卿的房内。
裴舜卿见李慧娘深夜探访,疑心重重。慧娘道出原委(只隐瞒自己被害真相),裴舜卿方知慧娘是一大情大义之人,并不知眼前的美人是个鬼魂,心生怜悯与爱意。
慧娘告诉裴舜卿来龙去脉和她的赞叹的时候,坦坦荡荡讲“我心似明镜何需藏”,而裴舜卿认她做知己时,她却又羞怯了。
——演员的扮相在今天看来依然很好看。与电影形式结合得很好。
光阴恨短,慧娘即使还阳,由鬼变人,毕竟人鬼殊途,她仍是弱女子。雄鸡报晓,李慧娘只得含恨离开裴舜卿——生死之间,直叫人声泪俱下。
分手时,李慧娘对裴舜卿那番委婉含蓄、半吞半吐的表白,确实也缠绵悱恻,柔肠百结。
鬼魂就是与众不同,冥冥之中可以得知三更时分裴舜卿有杀身之祸,死人反比活人多了许多神力,令人感慨活人的软弱和无望。
什么是真实,残酷的大环境下,普通百姓的朴素愿望只能通过"封建迷信"展现,这就是《聊斋》的番外篇!
李慧娘立刻再进红梅阁,要搭救裴舜卿。
这时就必须告诉对方所有真相了——然而李慧娘不是担心他“怕”,而是担心“痛煞”他——此处是一番柔情刻骨的爱的心理表现。
裴舜卿为什么毅然表示愿意同李慧娘“有情人愿效比翼鸟儿双宿双飞在泉台!”
回顾他两人之间的感情,其实有点突兀,尤其一开始,都是李慧娘的一厢情愿,后来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更相配一点?
无他,"美哉少年"不仅仅是将浪漫主义推到极致式的对这个故事的诠释,而且增强了更加现实意义的"反抗式品德",以至于裴舜卿在情爱世界中生出一种肝胆相照的气魄来。
恢复鬼魂装扮的李慧娘这样勉励裴舜卿: “黎民之苦铭心里”,“以国为重救黎民”。
——剧作家开掘了李慧娘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取向。比起一般才子佳人式的情深,李慧娘更担得起"患难知己"的关系。别的版本在于"情",而这一版更在于"义"。
帮助裴舜卿逃走这段,有时间颇长的打戏,镜头切换和特技甚至用得有些繁杂,不过,李慧娘举手投足的身段确实好看。
芳魂一个,灭了恶人一群。
这部1981年的影片凸显了启蒙主题,跟《牡丹亭》一样,“生者可以死,死可以生”,不过牡丹亭中的父权反抗被转化为对昏庸无道政治权力的抵抗。
——这种特色剧目,应该是属于融合了古装套路+革命戏理念的解放后。
李慧娘怒斥贾似道,终于凭借宝扇的威力,扇起熊熊大火,吞噬了贾府,冤情得以昭彰。
静默时代重温了一个因言丧命的复仇故事。
因一句赞语命丧黄泉,人变鬼,变人,再回到鬼——仅仅因为说了一声发自肺腑钦佩有气节的人的话!
Copyright © 2010-2022